
“肖像”是生命與時代真相的忠實記錄。在“星光熠熠”或“籍籍無名”之中,“肖像”記錄了眾生百態與時代進程。

7月7日至10月29日,首屆阿那亞大地藝術節在阿那亞金山嶺舉辦。這是阿那亞的第一個山居社區,位于密云和承德之間,距離北京約120公里。

今年是畫家、藝術教育家諸樂三(1902——1984)誕辰一百二十周年。

絲路遺珍、麥積煙雨、十二聯架、絕壁崖閣、神秘微笑……麥積山石窟是舉世矚目的世界文化遺產。7月7日,“東方微笑——麥積山石窟展”在深圳市南山博物館開幕。

伊夫克萊因(Yves Klein,1928-1962), 新現實主義藝術的推動者,被視為波普藝術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。

“六百年之巨匠:來自提森-博內米薩國立博物館的杰作”這些天正在上海浦東美術館對外展出

“名滿天下,謗亦隨之”,一代藝術大家、美術教育家劉海粟先生享譽極盛、遭毀亦多,縱觀中國美術史,十分罕見。

古畫發展如一部精彩的交響樂章,借著人物、花鳥、山水等畫科的典范風格,組成幾項重要主題,并在歷史脈絡中加以變奏。

第二屆“當代雕塑油畫青年推介展”近日在上海油畫雕塑院美術館對外展出。

近日,英國雕塑藝術家安東尼葛姆雷(Antony Gormley)個展“有生之時(Living Time)”在青島西海美術館對外展出。

大衛鮑伊(David Bowie)二十多歲的身影從銀幕上轉向世界,如果你觀看足夠長的時間,他會被其他人物、其他圖像所取代,其中包括已故的英國女王,她堅定的坐在緞子沙發上,身邊是她…

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《三官出巡圖》巨幅道教繪畫,畫出合稱“三官”的天官、地官、水官出巡的盛大場面。畫中隨行者多達八十余人,包含天將、土地神、龍王、魚精等,造型多元奇特,…

“我感知,我存在——華貿中心當代藝術展”近日在上海北外灘百年歷史建筑明星香水場舊址對外展出。

6月30日,第22屆“江南之春”美術作品展在奉賢九棵樹(上海)未來藝術中心藝文空間開幕。

全球變暖、臭氧層空洞、冰川消融,環境問題正成為我們當今要面臨的最大的共同挑戰。這一背景下,藝術家可以發揮怎樣的作用?他們的作品將會以什么方式思考人與自然?